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步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即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快速衔接,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升温,更彰显出其国际化进程的坚实步伐。 阅读量:12371
2025年10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与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首单业务落地形成精准呼应。这一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同频共振,并非孤立事件——叠加此前跨境支付基建升级、双边货币合作深化等一系列动态,人民币国际化正以“政策-市场-基建-安全”多维度协同的态势,释放出层次丰富的积极信号,其全球货币功能与地位稳步提升。 阅读量:14196
近日,中国金融工会秉持着“劳动美•金融情”的理念,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凝心铸魂、践行党的号召,引领金融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金融从业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金融工会成为金融人心中满意的“金融之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必须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走在前。
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关键在于质优、创新,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本质。在这一背景下,高层指出科技创新对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具有关键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然而,科技创新的推动离不开金融支持,而金融机构应当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角色。
2024年5月26日,据最新报道,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项重大变革:国有五大银行首次集体推出中期分红计划,给整个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对新“国九条”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体现。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推动力量。在国际金融机构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前景的背景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24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8%,较之前的预测高出0.1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逆势崛起的迹象。
5月22日至23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带队赴贵州调研,围绕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金融支持化解地方债等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座谈交流,深入现场调研典型楼盘,听取多方面意见建议,研究工作思路举措。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银行业正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内部革命。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资产抵押模式,银行们开始以前瞻的视角聚焦在新兴领域,着眼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创新产业蓬勃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积极探索监管数字化转型,建设监管大数据平台多视角分析被监管机构和主要客户融资、财务及风险概况,推动监管流程标准化,实现银行评级和预警工作全流程线上运行。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同类业务监管标准统一,强化监管流程硬约束,开发智能辅助工具,实现准入工作关键环节人机协同。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上海银行业科技支行梯度培育 提升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工作意见的通知》,为上海的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该通知明确了未来五年左右的发展目标,在上海培育建设30家科技支行、90家科技特色支行,实现对上海市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功能区、产业园区的全覆盖。 这一举措旨在打造科技金融专业机构体系,从而推动上海金融业朝着更加专业化、特色化、体系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科技支行将成为上海科技金融领域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
2024年,作为新时代的先锋,中国银行业正处在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转变之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念,这也引领着银行业从传统路径摆脱出来,积极推动着经济架构的重塑。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从便利店的“刷脸”支付到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的资本融合,正在重新定义着经济格局和金融生态。
近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召集辖内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召开金融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金融在“五个中心”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展望未来金融支持上海的发展蓝图。
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崛起和逐渐崭露头角,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一个国家成为金融强国的定义。在这一进程中,一个引人深思的命题浮现:没有金融“霸权”的金融强国才是真正的金融强国。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中国在追求金融强国地位的过程中的倡导和理念,也深刻反映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